做标准化SaaS产品,拼的不是名气资源,而是科学的产品方法论

发布时间:2022-10-13 14:42:43 【来源: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】

  作为蓝海市场的SaaS行业,尽管大厂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,依旧没能获得很好的盈利。很大部分原因在于,公司提供标准化的产品,但客户总有各种个性化需求,为了满足客户,只能增加成本做定制化产品。面对这样的困局,应该如何突破?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观点。

  晚上10点多,一位SaaS公司CEO发了一篇文章给我,里面讲述了某市值近万亿的大公司,经过2年的孵化,推出了一款HR SaaS产品。但是在商业化3年以后,于今年6月宣布终止,并解散产品团队。

  其实这个消息我几个月前就知道了,因为我的一位粉丝就是该团队的核心成员。他在6月中旬给我发过一篇自己的总结,文中写道:

  三年同行,今日一别,后会无期。

  这款SaaS产品的起点颇高,号称融合了母公司30余年成功管理经验,是“CEO为CEO设计的经营系统”。由于母公司名气很大,销售渠道也颇为完善,产品一上线,就吸引了众多潜在客户前来问询。

  除了母公司的渠道支持,团队建设也是高举高打,员工按照大厂标准招聘。以我的这位粉丝为例,他就曾经在“四大”咨询公司担任Workday解决方案专家。

  那么,为什么不缺资源、不缺客户、不缺人才的SaaS产品,最终却以解散团队的方式黯然退场呢?

  根据多方来源的信息,最直接的原因,还是产品标准化能力不足,由此导致的定制化开发让几乎每个项目都无法盈利。

  在商务谈判阶段,对于需要一定程度的定制化开发,甲乙双方肯定都是心知肚明的。但定制化项目最可怕的地方在于:由于在售前阶段主要依靠PPT进行交流,对定制开发的程度容易预估不足。结果最后一方面客户抱怨产品太差,另一方面项目方也陷入苦苦挣扎。

  实际上,做标准化SaaS产品,拼的并不是名气,也不是资源,而是科学的产品方法论。不尊重产品标准化的规律,即便是市值万亿的大厂,也难逃失败的结果。

  01 标准化的窘境

  我曾经在文章《SaaS行业2023年十大预测》中写道:

  在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大背景下,中国SaaS公司不得不主动适应传统企业、国有企业或者政府的需求。

  但是,一方面,SaaS规模化盈利的前提就是标准化;另一方面,传统大企业又更喜欢本地化部署、个性化交付的传统模式。这就使得在2023年,标准化和定制化的矛盾将愈加突出。

  实际上,大部分SaaS公司的CEO都意识到了标准化的重要性。但是,在推行标准化的过程中,却很容易陷入以下危险的陷阱:

  1. 被项目拉扯的标准化

  很多粉丝告诉我,公司本来想做标准化的产品,但是客户总有个性化的需求,而如果不满足这些需求,客户就会拒绝购买。

  最终,为了生存,公司只能接受定制,同时为了控制成本,又拼命压迫产品经理加班。结果就是:员工怨声载道、公司赚不到钱,也构建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。而缺乏好的产品,公司又只能继续做定制项目,从而陷入恶性循环。

  这和文章开头的故事,如出一辙。

  2. 变了味的标准化

  有的SaaS公司由于具备大型软件的经验,一开始就很注重产品的标准化。他们会建立专门的产品部,甚至打造PaaS平台,用于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。

  但是,标准化的目标并非简单的“降低软件交付成本”,实际上,标准化还有以下两个核心目标:

  1)打造极致产品

  标准化最大的魅力在于“复用”。哪怕一个功能投入再多资源,只要有足够的客户使用,成本就可以被无限摊薄。

  “复用”定律可以支撑我们极致化打造每一个功能,从而显著提升产品的竞争力。

  2)沉淀最佳实践

  标准化的另一个核心目标是沉淀最佳实践。

  为什么客户愿意购买SaaS,而不是选择让PaaS公司定制?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,客户在购买前可以试用已经成熟的产品,从而更加确定产品与需求的匹配度。

  标准化的功能,也有利于SaaS公司将历史经验进行沉淀,从而在项目售前、交付和服务的过程中,减少对员工个人能力的依赖。

  但是,在实践中,SaaS公司往往更关注对当下问题的解决,而忽略标准化的长期价值。结果匆忙上线的所谓标准化功能“复用能力”不强,或者用户体验糟糕,不足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。

  02 标准化的解答

  面对以上问题,SaaS公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?

  首先,我们必须意识到:标准化表面上是产品设计的问题,但本质上是公司战略的问题。如果产品的定位不恰当,标准化就很难实现。

  比如,在本文开头的案例中,该大厂产品的定位就几乎注定了它的失败。

  中国管理型HR软件领域,其实是一个成熟、竞争充分的市场。而该SaaS软件商业化的第一批客户就是追求精细化管理的大型企业。这样的客户,在B端软件的应用上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经验,而且往往有较为复杂的个性化需求。即便是世界领先的HR软件,也不可避免一定程度的二次开发,何况是一款刚开始商业化不久的SaaS软件呢?

  同时,这款SaaS软件非常强调自己的咨询属性,售卖的是一整套“从咨询到落地”的解决方案,这也极大的提高了客户的期望,以及项目交付的难度。

  说白了,这是一次非常外行的失败:高估了管理咨询的效果,低估了软件研发的难度。

  除了正确的定位,我们还需要有实现标准化的智慧。

  事实上,并非每一个领域都适合创业公司切入,我们要善于从市场中发现标准化的机会,并且用正确的策略去抓住它。

  切记:产品策略决定了标准化的成败。

  1. 从大到小,还是从小到大?

  曾经和一位投资人朋友讨论:SaaS公司到底应该先从小企业做起,还是先从大企业做起?

  从小企业做起,我们容易掌控主动权,但是要实现规模化盈利,SaaS公司就必须攻克大企业市场。而小企业市场的经验,往往不足以应对大企业的需求。

  从大企业做起,更容易做大收入规模,但是大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很多,会带来很大的产品和服务压力。

  而我的建议是:在能力积累上,从大企业出发;在产品实现上,从小企业出发。

  1)在能力积累上,从大企业出发

  小企业的需求往往很简单,管理也非常灵活、易于变通。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只有面向小企业的SaaS产品经验,他的架构能力实际上非常薄弱,也很难承担起服务大企业的重任。

  实际上,不管是Salesforce还是Workday,他们的核心团队都有丰富的大企业B端产品经验。

  比如,Salesforce的创始人和部分早期高管都来自于Oracle公司,而Workday的创始人曾经研发出了大名鼎鼎的Peoplesoft。

  因此,一家有远大理想的SaaS公司,一定会从大企业身上汲取宝贵经验,用来提升产品的行业深度,以及产品团队的架构能力。

  从这个角度来说,即便是做定制化,拿下行业标杆企业的订单,仍然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。

  2)在产品实现上,从小企业出发

  每个人对小企业的定义不太一样。我对小企业的定义是:规模较小,但能够为SaaS产品持续付费的企业客户。

  比如,在快消品行业,经销商的年销售规模在2000万以上,制造厂商的年销售额在2亿以上,这样的企业除了具备一定的持续付费能力,数量也较多,适合打造标准化的SaaS产品。

  如果在产品的MVP版本,我们直接根据大企业的需求研发——除非产品团队的架构能力足够强大、产品研发的资源足够丰富——那么产品团队很容易疲于满足客户的各种细致、个性化的需求,无力打磨标准化的产品。

  反之,如果在产品的MVP版本,我们根据小企业的需求研发。那么不但产品团队的压力较小,而且可以具有很强的主动性: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,在雕琢用户体验、沉淀行业经验的基础上,做好每一个功能的标准化。

  说白了,让一个小孩直接去挑战世界拳王是不妥当的。最佳的路径应该是:用最好的方法去培训小孩,但在实战的时候,还是应该挑选一个合适的挑战对象。

  2. 聚焦:成败的关键

  在标准化产品的构建上,选择从小企业入手,除了免受强势客户的干扰,也能够让我们聚焦核心资源。

  我曾经做过简单估算:做好同一个功能,“标准化”所耗费的资源,是“定制化”的7倍。

  这也是很多从传统软件转型SaaS的创业公司,常犯的一个错误:他们一开始就低估了研发标准化产品所需的投入,结果构建了一个大而全,但是在可配置性、用户体验方面都比较粗糙的SaaS产品。

  当然了,有朋友会说:只有大而全的产品,客户才会买单。

  其实这是一个失败的隐喻:客户说,只要你有了XX功能我就买单——这往往说明,我们一开始的定位,就没有抓住企业的一个普遍痛点。

  质量不够,数量来凑——但是全面铺开的结果,往往就是全面失控。

  只有聚焦于核心功能,我们才可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同时实现标准化的三个核心目的:

  提升复用能力

  打造极致体验

  沉淀行业经验

  3. 架构:标准化的底层逻辑

  很多CEO忽略了一点:不同的产品经理,会塑造出不同的SaaS产品。

  一个只有小企业服务经验的产品经理,他的产品设计往往也比较短视,也很难与大企业管理层进行高效的沟通。

  这就是我常说的:缺乏产品架构能力。

  在产品设计上,从抽象到具体、从复杂到简单总是相对容易的——如果你掌握了复杂、抽象的产品设计框架,再去设计一款简单、针对小范围客群的SaaS产品,那么难度其实是很小的。你只需要解决好用户体验问题就可以了。

  但是如果你只有简单、针对小范围客群的产品经验,要去设计一款复杂、抽象的SaaS产品,那难度其实是相当大的。

  虽然很多CEO的说辞是:根据多个项目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抽象。但是这样的效率其实非常低。而且我也很怀疑能否找到业务归纳和抽象能力如此强大的产品经理。

  其实,最简单的做法,就是去研究那些已经经过世界500强企业验证过的B端产品。虽然他们不是SaaS模式,但是也面对和SaaS产品一样的客户、以及更加复杂的客户需求。

  我的一位Oracle课程学员告诉我,学习Oracle之后,他对Salesforce的理解加深了(他们公司实施了Salesforce)。这也许能够说明,世界顶级B端软件在一定程度上都遵循了类似的架构设计。

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最佳实践”。

  4. SaaS为主,PaaS为辅

  最后,我要提醒大家,不要过于依赖PaaS,因为PaaS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。

  首先,它高度依赖于实施人员的素质;其次,高度的抽象往往是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,特别是一些高频功能,用户体验其实非常重要。

  再次,PaaS搭建应用的成本较低,但是并非没有成本。反复搭建类似功能,也是严重的资源浪费。

  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过于依赖PaaS,会导致SaaS产品停止进化。

  企业购买SaaS产品,不仅仅是购买应用搭建的能力,更重要的是购买SaaS公司的行业经验,以及固化在SaaS产品中的成功实践。

  PaaS能力虽然重要,但是切莫搞错了主次关系。

  专栏作家#

  王戴明,微信公众号:To B老人家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,多年互联网产品与信息化管理经验。

品牌开展抖音带货的四个误区
转场同城零售,美团棋局再落一子?
“视频+”模式蓬勃发展,带动专业化服务需求增长
智能立体库存储系统:满足产品自动化需求,提高发货效率和订单准确率
全球经济或陷入破坏性衰退,美联储加息何时休?
中国经济十年新跃升: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成就
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大误区
MMT反对“债务上限”,财政应维持赤字状态
[ 最新资讯 ]

做标准化SaaS产品,拼的不是名气资源,而是科学的产品方法论

作为蓝海市场的SaaS行业,尽管大厂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,依旧没能获得很好的盈利。...

B站UP主们停更,为何创作激励下滑了?

近期,B站上的UP纷纷倾吐苦水,称自己的流量下降了,除了创作收益以外,其它的变现路径都走不通了,还会受到用户的吐槽。...

资本市场的整体萎缩,是新消费投资“降温”的根源

“新消费”当然是有未来的,因为人们对不断尝试新产品、新品类、新的生活方式的强烈需求。...

直播与综艺,正在产生越来越多的“横向”关系

直播内容升级,不仅仅是视频平台们的普遍追求,也成为了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。...

跑路、骗局、倒闭,Web3在国内的火苗“越烧越弱”

跑路、骗局、倒闭,在国内人们对Web3越来越“冷淡”了。...

亚马逊云科技:推动云上数据库服务,赋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

过去十年,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,企业IT 建设所依赖的基础资源也经历了从服务器到云化资源的发展历程,正在快速进入云原生阶段。...